关于古代最早的邮递员是怎样送信的大全

静静爱学习 22-02-23 408阅读

【导读】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学习查询网关注古代最早的邮递员是怎样送信的诗文内容,由静静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古代最早的邮递员是怎样送信的

古代送信是叫邮驿。

驿传是从早期的声光通信和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到封建社会时,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中国古代设立的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为主的官方交通通信组织。

有时也运输官府所需少量物品。历代有不同名称﹐早期称传﹑遽﹑邮﹑置等﹐汉代称邮驿﹐元以后多称驿站﹐尚有亭﹑舍﹑馆﹑铺等﹐都是古代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驿传的国家之一。驿传为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促进文化交流和中外往来作出了贡献。

扩展资料:

中国的驿站史: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边疆防卫军传递信息,为古老海关、水师、海军所管。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已有传递讯息的记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最远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1982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从春秋、左传等书之叙述,可知当时通信之方式有三种:一是“传”,为车递;二是“邮”,为步递;三是“驿”,为马递,综称“传遽”,后因车递费用太大,渐不使用,只剩步递及马递,故改称为“邮驿”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邮驿

二.古人传递的故事和诗〖最好藏头诗的〗

一、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鱼传尺素,成语,指传递书信。最早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驿寄梅花,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北魏·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三、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

飞鸽传书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3、谍报的传递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谍报的传递就是信息的传递。在经济社会条件不发达的古代,为防止泄密,在谍报的传递上还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

古代较有代表性的传递工具有鸽子、风筝、烽火、号炮、驿传、蜡丸等。唐代时中国已有信鸽出现,到了宋代用鸽子传递情报十分普遍,甚至有些军事命令也用鸽子传达。风筝传递信息不十分可靠,使用风筝时常出于无奈。但风筝出现年代较早,南北朝时已被应用到军事谍报领域。烽火在周朝时就有使用,主要用于边防,通过事先的约定可以很快地将来犯敌人的数量等重要信息传递出去,方便领导人尽快作出决策。《墨子》一书中还讲了用旗帜和鼓声配合烽火进行信息传递的方法。号炮实际上是烽火的延伸,它是清朝在火器发展的基础上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驿传是情报传递的重要形式,商代中国已有驿传,到了秦代已形成驿传网络。驿传不仅设置于陆路,也同时设于水路。驿传使用广泛,传递情报也较为可靠。而蜡丸常被用作密信等的载体。古代交通不发达,间谍常需穿山越岭,为了便于携带,也为了使密信不被破坏,蜡丸便被广泛使用。间谍们将其藏在头发、腰带,甚至缝制衣服里,以达到不被人发现的目的。

除了物质形体的传递外,还有信息形式的保密问题。最初的间谍多用隐语,有口头隐语、书面隐语、实物隐语、人体隐语等许多方式。颇值一提的是,清朝时出现的洪门,采用口头隐语等许多方式掩护自己的行动。他们有一套专门的联络诗句来认清敌我,用特定的代号指代现实用语,如将酒杯叫连米,筷子叫双锏,和尚叫念三,官兵叫猛风等。洪门还别出心裁的创造出了“茶阵”,用茶杯、茶壶、筷子等的摆放来表示特定含义。这些隐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洪门中人的活动。古人在军事斗争中使用的符也很有特点,往往凭借着符的大小、花纹等传递特定信息。信陵君之所以要窃符救赵,原因在于虎符的不可仿制,所以他才要费尽心机地将符偷出来蒙骗大将晋鄙。当然,,符由于容纳信息量有限,古人也往往将它与隐语混在一起使用。但这仍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于是密码出现了。北宋曾公亮在他的《武经总要》中,对四十种军中常规用语进行编号,实现了汉字密码化。在大将出征时,兵部与大将约定一首五言律诗,用一到四十的数字对律诗中的字编号。这样就使律诗中单独的字与军队用语联系起来。大将需要与兵部沟通时,就将该字混入一封普通公文中,并在该字上加盖印章予以区别。兵部收到公文后,查阅密码表,即可知道大将的要求。这一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保密问题,但在以后的历代中未予长足发展。

以上信息来自百度百科、知道及百度文库

三.古代最早的邮递员是怎样送信的

用信鸽

在我国饲养信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信鸽用于通信在史书中也多有记 载。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将军张浚有一次视察部下曲端的营地,到了军营, 空荡荡不见一个士兵,他非常恼火,就对曲端说要视察他的军队,曲端立即 将所统帅的 5 个军的花名册递上。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视察第一军,曲端 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信鸽,倾刻间第一军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 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的全部军队。”曲端又放出四只信鸽, 其余四军也奉召赶到。 不光是鸽子,大雁也能传递书信,现在还常常把送信的邮递员称为“鸿 雁”。汉朝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鸿雁传书的故事。公元100 年,汉朝大臣苏 武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很欣赏苏武的才能,想迫使苏武投降匈奴,被苏武严 辞拒绝。于是单于便将苏武扣下,随后把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 尔湖)去牧羊,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什么时候就放他归汉。苏武 在北海一带放牧十九年,虽含辛茹苦,但始终不曾向单于屈服。后来汉昭帝 与匈奴和亲,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者问起苏武之事,单于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但这位使者私下里打听到苏武仍然在北海牧羊,于是回去后就把这个情况报 告了汉昭帝。当时的霍光想出了一个计谋,又派去一个使者并对单于说:“大 汉天子喜欢打猎,有一次射下一只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信,是苏武的亲笔 信,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现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见无法抵赖,只好 放回了苏武。虽然这只是霍光的一个计谋,但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人已经 在利用大雁传书了,否则这个故事就缺乏根据,霍光也不会想到这样的计谋, 单于也不会轻信。据说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些邮局中还有近百只经人训 练过的野鸭在担任“邮递员”负责送信呢。 鸽子原为野鸽,古书上称“鹁鸽”,后来被人喂养饲服,才叫家鸽。《越绝书》记载,“蜀有苍鸽,状如春花”;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中也有记载:“欲如鸽目,鸽目固具五彩”。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了目色不同的鸽子。秦汉时期,宫廷和民间都十分热中于各种鸽子的饲养与管理,并逐渐开始用来作为通信的便捷工具。 中国人用鸽子传信的史料,据我所知,最早见于唐代的《开元天宝遗事》,其中《传书鸽》一条,记载宰相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戚友人通信,都用鸽子捎送,并将他的鸽子称为“飞奴”。《唐国史外》也记载航海者用鸽子送信的事:“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唐代笔记《酉阳杂俎》卷十六说:“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则说明此时已经有人大规模饲养了。 现代有的养鸽子书说,到了宋代、明代,中国人才开始养鸽子,那是“无知者无畏”。 谢谢采纳。

四.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

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五、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扩展资料: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

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鸿雁传书 (成语)

以上相关“古代最早的邮递员是怎样送信的”诗文内容,关注学习查询网,带你见识更多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