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五首节日的古诗,要求赏析和解释大全

静静爱学习 22-02-23 138阅读

【导读】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学习查询网关注求五首关于节日的古诗,要求赏析和解释诗文内容,由静静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求五首关于节日的古诗,要求赏析和解释

元日(春节)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这首诗,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 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赏析: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元夕(元宵节)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节)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二.求一些有关节日的古诗,带赏析(除了以下几首)

元宵节的词: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啊!”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三.节日的古诗和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

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

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

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

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

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

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

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

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四.关于节日诗歌鉴赏的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五.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和它的赏析 越多越好

中秋节 汉魏诗 一、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二、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三、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唐诗 一.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三.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五.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诗 六.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七.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九.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日 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六.中秋节古诗词及赏析

一、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七.古代节日古诗词及鉴赏

中秋节 汉魏诗 一、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二、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三、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唐诗 一.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三.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五.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诗 六.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七.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九.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日 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news_list.asp?id=1258。

八.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加赏析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

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

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

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

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九.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1、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2、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3、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4、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5、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十.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以及解释和鉴赏..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一、将:偕,和。 二、相期:相约。

三、云汉:天河。 :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以上相关“求五首关于节日的古诗,要求赏析和解释”诗文内容,关注学习查询网,带你见识更多诗文化。